首頁 學科介紹 內科 消化內科
消化內科-學科簡介

消化內科獲消化內鏡診療技術準入?,F開設床位15張,科室由??崎T診、專家門診、消化病房、內鏡中心等幾部分組成。擁有主任醫師、教授、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多名。專家團隊在早期消化道腫瘤診斷及治療、肝硬化及并發癥的治療、消化內科常見病治療、胃腸鏡的診斷及鏡下治療(包括消化道早癌的精準篩查、染色內鏡技術、放大內鏡技術、ESD、ERCP、超聲內鏡EUS、消化道狹窄擴張及支架置入術,ESVD等)消化內鏡診療技術,尤其在ERCP微創診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針對消化系統常見和危急重癥及疑難病,科室提供個體化、高質量臨床醫療服務,在消化系統疑難雜癥的診斷治療和各類消化系腫瘤診治方面具有特色。

2021年8月7日,上海市社會醫療機構協會消化分會中醫專委會學術交流會,在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東院舉行,上海消化病會診中心揭牌,上海天佑醫院成為該會診中心成員單位,并獲得授牌。

 

  •   診療范圍:

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消化性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胃炎、腸炎、炎癥、性腸病、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消化道功能性和動力性疾病、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賁門失弛緩癥便秘、不完全性腸梗阻、功能性消化不良、腸易激綜合癥、十二指腸雍滯癥、胃腸息肉的診斷和內鏡下治療、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出血、缺血性腸病、消化道腫瘤的診斷與化療、胃癌、腸癌、肝癌、膽管癌、胰腺癌、食管癌、內鏡下胃腸息肉摘除術。

 

  •   ERCP治療膽總管結石

ERCP+EST膽總管取石術是經口腔內鏡膽道治療技術。 共包括ERCP、Oddis括約肌切開術、十二指腸乳頭球囊擴張術、膽管結石碎石取石術、膽總管支架植入術和鼻膽導管引流術六大技術。

 

  •   適應癥:

  1. 膽總管結石、左右肝管結石;

  2. 晚期膽胰腫瘤、慢性胰腺炎;

  3. 原因不明的阻塞性黃疸疑有肝外膽道梗阻者。

 

  •   特點:

  1. 經口腔取石,體表無創口;

  2. 膽胰診斷標準,確診率高;

  3. 生理干擾輕,患者痛苦??;

  4. 技術先進,成功率高,術后恢復快,并發癥少。

 

  •   “腸”識之結腸息肉

  結腸息肉的性質有很多種,包括炎性、增生性、錯構瘤、 腺瘤、癌等等,需要進一步的病理檢查才能明確。

  現在的觀點是,大部分結腸癌是腺瘤癌變導致的,因此,結腸腺瘤是應該盡早治療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腺瘤都會癌變,因此,不必過于緊張。但由于其他類型的息肉也有個別癌變的報告,出于安全起見,現在患者出現結腸息肉,醫生基本都會建議其進行內鏡下治療。

 

  •   發現結腸息肉一般建議切除加活檢

  內鏡下治療息肉最常用的就是電切,絕大部分大型醫院都能夠常規開展, 一般而言很安全。但是根據息肉部位、大小 、形態、病理類型等等,操作難度不一樣,風險也是不一樣的。最令人擔心的風險包括:出血、穿孔、息肉切除不完全、心腦血管意外等等。有時候需要追加手術。

 

  息肉切除后應該送病理檢查,進一步明確息肉性質, 確定是否完全切除。目前沒有藥物能夠預防或者治療息肉,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定期復查腸鏡或者鋇灌腸,一旦發現息肉,及時切除。具體復查時間,個人情況不一樣,需要醫生根據個體情況綜合判斷。

 

  •   息肉會復發,要定期復查

  息肉切除后有復發的可能,所以定期復查顯得尤為重要。有些患者以為結腸息肉一次就切干凈了,且息肉經病理檢查為良性,就忽略了復查。

 

  其實,不能簡單認為良性病變切一次就了事。由于不良誘因持續存在,息肉可能再度復發,發生的位罝和性質都可能不一樣。

 

  因此,曾有結腸息肉病史的病人,都應該復查。單發息肉切除后,病理證明是良性的,剛開始每年只需查一次腸鏡,連續2~3年檢查不復發,說明這個人息肉復發的概率小,之后可以改為每三至五年查一次。但如有多個良性息肉,為保險起見,還是要每年做一次腸鏡檢查。若發現腺瘤性患肉等容易癌變的患肉,切除后應進行更加密切的復查,如果癌變,爭取盡早進行外科手術治療。

MORE
消化內科排班表
版權所有 @ 上海天佑醫院 滬ICP備15025419號-3
超碰97人人做人人爱2020,国产免费人成在线视频,国产精品视频线观看26UUU